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水能倒流时,人无再少年。[ 笔趣阁 https://www.bqg.me]
发现人的长处是为了要求成果,一个领导不先问:“他能做什么?”那么就可以肯定,这位领导的部下不会有真正的贡献。这等于他事先已经原谅了他的部下的无成果。这样的领导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真正“苛求”的领导——事实上懂得用人的领导都是苛求的领导,总是先发掘一个人最能做什么,再来“苛求”他做什么。
老想克服人的缺点,组织的目标就要受挫。所谓组织,是一种工具,专门用来发挥人的长处,并中和人的短处,使其变成无害。能力很强的人不必参加组织,也不会想参加组织。他们自己单干会更好。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突出的长处,不可能凭仅有的长处就能奏效,更何况我们还有许多缺点。研究人际关系学的专家有一句俗语:“你要一个人的‘手’,就是他‘整个的人’,因为他的人和手总是在一起的。同样,一个人不可能只有长处,短长总是和我们在一起。”
但是我们可以这样筹划一个组织,使人的弱点只是他个人的瑕疵,被排除在他的工作和成就之外。我们可以这样筹划一个组织,使人的长处能得到发挥。一位优秀的会计师,自行开业时可能会因为他不善于与人相处而受挫折,所以把他放在组织里,我们就可以使他发挥会计业务之长,并把他的不善于与人相处之短排除在他的工作之外。一个小单位家只精通财务但不懂生产和销售,也要遇到麻烦,而在一家略大一点的单位里,一位只有财务特长的人照样可以有很好的生产性。
谋事不难:
领导选择人员和提升人员时所考虑的是以他能干什么为基础的。他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减少别人的短处,而是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让个性充当动力
近来,年轻人自我评价过低的比例有偏高的趋势,这也是挺令人烦恼的。现在的年轻人往往个性温驯无欲,不想勉强自己去试能力以上的事,而“令人烦恼”的就是指这样的年轻人多半令人感觉有气没力、安于现状或令人扫兴。
比较起来,那种自尊心过强、凡事不服输的人,反而比较有向上进取的潜力,并能建立领导与部属之间良好的沟通。
曾有过这两种类型的部属:那种自我评价甚高的部属,往往是个性高傲、自信十足之人,他们确实有不太听话的时候,可是如果好好尊重他们,并给予激励,和他们的沟通将会是意想不到的良好。
如果一味地批评某人自我评价过高,那只会引发争端,若能毫不吝惜地说“我也给予你很高的评价”,这种自视甚高的人将会奋发向上,有不负众望的表现。
“如果你自认为可以得A,就再加强一些专业知识吧。”
“就你的能力来说,可能还得加把劲。”
就算是这种略带指责的说辞,只要不伤到他们自视甚高的自尊,他们还是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而他们给自己打的高分数,也就变成他们自己努力的目标了。
不能好好掌握这一点,经常和这类个性高傲的部属针锋相对的领导还是相当多的。大体而言,因为能力强的部属往往有其独树一帜的看法。在领导的眼里,这种人是不可爱的。不可爱的家伙总是不会乖乖听从领导的指示,当领导因此而以自己的好恶待他们时,他们必定会有所反驳,结果双方的对立情势便愈演愈烈,彼此看不顺眼。在工作场合中经常可见的水火不容现象,多半是缘自这样的因素。
大部分单位中也有不少这般从早到晚互不相容的领导与部属,而且以个人能力而言,都是相当优秀的。如果一开始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友好相处,大家必定能心情更愉快,效率更好地工作才是,这实在令人惋惜。
谋事不难:
领导对于所谓不可爱的员工,或是想法、立场与自己不同的人应设法善加引导,这也可说是领导的职责之一。而首先要做的就是得尊重他们的自尊。相信这么做之后,仍然对你责怪的人应该是不多的。
协助部属发挥潜能
人才云集的单位或部门,或许都不愿意多花心思照顾没有达到标准的人。或许很多领导都觉得,如果自己的部门中没有那种需要资格培训的人,就可以把训练人的时间拿来做经营上的长远规划了。
可是放眼看看四周,真能符合这种条件的理想单位可说是寥寥可数,即使是一流单位,也有不少将未发掘的可造之才扫地出门的情形。
“现在的年轻人跟他们说什么都不听……”
如此抱怨的领导相当多,但他们多半只把注意力摆在纠正部属缺点上,部属只会觉得领导老在抱怨。领导如果能站在协助部属发挥潜能的立场给予建议,部属必能感受到领导的关切的心意。不论是对待年轻人还是资深职员,都是一样。
没有这样的观念,就很难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老是在意部属缺点的人,或是不断给部属贴上“朽木”标签的人,必须努力尝试建立两新的观念。
第一种是要向前述的“带人名将”学习,找出部属有缺点的原因,并表现出关心。第二种则是要将缺点当成优点看待,修正自己既有的观点。
怎么也改不掉迟到习惯的人,一定是有什么理由让他不在乎迟到。之所以有人老以一副找碴姿态,对同事傲慢无礼,可能是因为单位本身混乱的组织文化所造成。领导一定要用心探究这些个别的情形,设法解开这些问题的症结。
其实领导可以试着异地而处来想想看。自己的迟到理由在别人耳里都是牵强任性的,但自己却总可以找出十足的借口将这些理由合理化。这样的理由原因,身为上司的你是否有可以帮助部属改进的方法呢?
千万别不仔细想过就说“没有”,在断言“没有”之前,一定要为别人设身处地地去思考,这正是为他人撕下标签的第一步。
同时,对于爱讲歪理的人,我们可把他看作是具有“理论家特质”的人;对于顽抗型的人,可把他看作是“爱发掘问题”的人;而对于动作迟缓的人,则可把他看作是行事稳重的人。换句话说,对于被施以负面评价的人,我们必须以完全正面的观点来重新看待。这样的用心,对方一定能感受得到,也会以同样诚恳的态度向你回应。
为什么领导者必须将“朽木不可雕也”这种想法当成禁忌?因为人太容易将“朽木”的标签往他人身上贴,而不多加考虑其他方面。
“朽木”,常常也就是所谓“可恶的家伙”,任何人对于不合己意的对象总是会不由得态度冷淡,甚至希望对方最好从自己的眼前消失,常会在无意间吐露出希望对方不再出现的讯息。我们必须警觉自己的心态,每当我们想给某人贴上不好的标签时,都应该三思而后行。
不论哪一家单位都有那种很快便被贴上“朽木”的标签,然后被打入冷宫的人才。有些人的确不得不如此对待,但有不少人却是因领导个人好恶或轻率的判断而被迫坐冷板凳的。
谋事不难:
领导绝不可轻易将人认定是“朽木不可雕也”,反而应该以“或许也有良材”为座右铭。只要以无成见的眼光去看每一个人,将可发现再古怪的部属或许也拥有值得重用的能力或特点,如果怎么也发现不了,则应先检讨自己的眼睛,而且至少得反省三次。
给员工提供个人事业空间
大多数单位领导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是这样的:对工作有激情,喜欢新的工作内容,希望参与较大项目,希望学习新东西,希望建功立业等等。但是,单位得否具备吸引这样的员工的条件?或者说,有没有为员工的雄心勃勃提供了他们发展的空间?所以,真正聪明的领导是用这样的条件去吸引他想要的员工,即充分的发展空间、专业的挑战性、工作的创造性和各种各样的机会,而不是刻意的挽留。
为了让每一个员工都有事可干,单位必须将自己的总体目标细化,使每一个员工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并以此作为对员工进行考核的标准。目标的制定要特别考虑两点:一是要考虑员工的兴趣,是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只有每一个员工都有了自己明确的目标,他和会感自己在单位“是有用的人”,“是有奔头的”,才愿意在单位长期地干下去,这便是我们许多老总常挂在嘴上的“事业留人”。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让别人喜欢你的18个办事态度 生活就是一种修炼:人一生不必计较的50件事 高情商聊天术 看破不说破:你的人脉就是你的财富 365节提高情商课 九州逆仙 每天读点高情商沟通术——掌握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解决方案 做人做事做到位全集 做一个善于激励的人 从忍界开始变革 成大事必备的8大绝学 成大事的三大绝学 老狐狸说话法则 会说话善处世成事不难 大明:请娘子称呼我为天可汗 逍遥六皇子,父皇恭请我登基 做人有谋略,做事有策略 做事先做人精华版 变通:变则通,通则活的人生智慧 阴人发:我吞万鬼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