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水能倒流时,人无再少年。[ 笔趣阁 https://www.bqg.me]
罗马共和国最高执政官是选出来的,而且执政周期很短。在各阶层利益分配斗争了200多年后,罗马出现了一位民主派和元老派都可以接受的军事强人屋大维。在各阶层一致拥护下,屋大维将共和国改为帝国,以稳固政治局面。屋大维很圣明,深受罗马人拥戴,但其继承者个个昏庸无能,导致近卫军控制了皇帝的废立,罗马帝国陷入帝位继承的灾难之中。几经战乱后,涅尔瓦当上皇帝,又将民主之风吹到罗马帝国上层。此后,罗马皇帝继承人由前一任皇帝选定,由元老院根据其遗志册立。这种禅让制度传承了五代皇帝,而且各个贤明,开创了罗马帝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安东尼王朝时代。
1.罗马人欢天喜地举行了共和国最后的葬礼
长期内乱和战争使罗马人在迷惘中产生了一种恋古和复古情绪。屋大维深知民心思古,回到罗马后,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满足大众恋古和复古心理。
屋大维带头捐献巨款,大规模修缮古庙,让昔日蛛迹尘封的神庙换上庄严肃穆的新容。显贵们竞相效法,很快在罗马形成了修缮神庙的风气。一年内,80多座崭的新神庙相继完工。
屋大维还宣布大赦天下,取消内战期间所下达的一切非常性指令。因为他从埃及带回了巨额财富,有充裕的资金奖赏军士,广济平民,不需要求助于近几十年来所例行的没收财产的恐怖政策。
这一年年底,屋大维又同阿格里帕一起当选为下一年度的执政官。两个执政官共同执政在罗马已经是20年未见了。原本,屋大维是罗马内战的最终胜利者,是罗马唯一的执政官;现在,他力图通过恢复传统的两个执政官同时执政来安定民心,使人们相信“罗马和平”已经到来,恢复共和传统的行动已经开始。
为了加强和巩固新政权,屋大维大力提倡古代纯朴敦厚的风俗,与当时流行的放荡淫恶的风俗进行斗争。他颁布一系列法律,力图恢复日渐崩溃的家庭,提高生殖率。这些法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罗马人口出现增长,但风俗的改变收效甚微。屋大维本人也曾三次离婚,他女儿和孙女都因生活放荡而遭到放逐——罗马人长期建立在掠夺财富和剥削奴隶基础上而形成的放荡淫恶风俗,不是一时半会儿想改变就能改变得了的。
在复古旗号下,从公元前28年开始,屋大维又着手改组元老院。他把那些声名狼藉及按出身地位不堪列于最高阶层的人从元老院中清除出去,使元老从1000人减少到800人。在重新确定的元老名单中,屋大维名列首位,即首席元老。
通过一系列努力,屋大维认为自己的地位已经相当稳固,便在公元前27年1月13日于元老院发表演说,宣称自己要放弃一切权力,把共和国交还给元老院和罗马人民,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公民退隐山林。屋大维投石问路,激起了巨大反响。罗马元老们惴惴然如履薄冰,弄不清屋大维此举究竟是何用意。他们纷纷恳求屋大维收回成命,以免国家和人民重遭劫难。
经过一番紧张的磋商和劝说,屋大维最终答应为了全体罗马人的利益继续执政。1月16日,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至尊至圣)称号,同时还决定在元老会堂中设置一面金盾,镌文称颂屋大维拯救罗马人民的丰功伟绩——这一场以假邀真、以退求进的政治喜剧获得了它的导演者所希望的最佳效果。
屋大维的演说以恢复共和国名义为早已死亡的共和国举行了最后的葬礼,一种后来延续300年之久的新政体——元首政治,以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登上了罗马历史舞台。不过,由于屋大维崛起时是代表民主派的,与苏拉和恺撒相比,大多数罗马人在心中并不将其当作独裁君主,而是当作共和传统的化身。因此,当罗马人热烈拥护屋大维为奥古斯都、当罗马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维护他们内心所期待的民主时,而事实上是自己亲手在愉快中将民主葬送了。
当然,罗马人中也有极少数是不拥护采用这种用民主的热情拥戴独裁君主上位的。这些人想方设法阻碍屋大维踌躇满志地向着自己的目标稳步迈进。
公元前23年,共和分子法尼乌斯·卢弗斯拉拢包括执政官瓦罗·穆列那在内的一些人,一起策划刺杀屋大维。策划案做得很详细,但密谋很快被揭露,参加者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屋大维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全身心为了罗马的和平与稳定,却依然被一部分人嫉恨。
公元前23年7月,屋大维主动辞去已经担任9年之久的执政官职务。罗马元老阶层把担任执政官看作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项最高荣誉,对屋大维长期霸占其职位虽不敢怒形于色,但私下也早有微词了。因此,见屋大维主动辞职,他们感到高兴和满意。
早在公元前36年,屋大维已得到终身保民官的权力,而从公元前23年起,他的保民官被看成是年复一年当选的职务,尽管他作为贵族是无权当选保民官的。这职务不但补偿了屋大维因放弃执政官而失去对内政事务的控制权,而且帮助他从心理上赢得了罗马人的普遍好感。由于独一无二的威望,屋大维虽然不担任执政官,但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辞去执政官职位不久,屋大维就恢复他早在“三头同盟”时期就行使过的对行政官员选举的干预权。他可以接受或拒绝候选人名单,以此来确定政府官员候选人,从而使选举委员会流于形式,巩固他在罗马至高无上的权力。
不仅如此,屋大维还恢复“三头”时期所惯用的宣誓仪式:所有当选官员在就职时必须庄严宣誓,无论过去或将来都恪守奥古斯都的一切指令。他还得到以个人名义同外国签订条约的特权,而不必将它们提交元老院或罗马公民大会批准。这两条规定,俨然将罗马当成屋大维个人的天下。
不难看出,在刺杀奥古斯都案件发生后,屋大维辞去执政官表面上是交出权力,显示他推崇民主,而后采取的措施又进一步强化了他的权力,使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独裁。事实上,屋大维以退求进的策略再次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功。尽管他一再声称自己是个普通的民选官员,他的权力是由元老院和罗马人民授予的,服从于法律的最高权威;尽管他所拥有的各种特权,如果一项项分开来看,都可以找到先例,但从整体上看,他的地位和权力已经远远超过同僚,与共和国传统格格不入——这个元首政治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罗马都像帝国而不是共和国,而那些所谓民主派也只不过是自愿选择做独裁者的臣民而已。
屋大维强化个人权力并未到此为止。他在罗马政坛上“一人超强,众人超弱”,导致其独裁意愿越来越浓,最终像吸毒一样成瘾,以致难以自拔。
公元前18年,屋大维对罗马元老院实行第二次改组。他把元老人数从公元前28年的800人进一步削减到600人,而且规定成员名单由元首亲自确定。这就意味着罗马元老院不仅人数变少了,而且已经变成听命于奥古斯都的机构,听话的贵族则能谋得元老职位,不听话的贵族就根本与元老无缘,无论曾经的地位多高或者多富有。
这次改组无疑是“一人开心,众人郁闷”的。在改组会议上,屋大维身穿铠甲,暗藏利剑,要求元老们在他面前鱼贯而入时,事先要接受严格搜查,不准带任何武器或者危险物品。不言而喻,这次改组表面上是为清除“不够格”的人,实则为了进一步清除那些反对自己的可疑分子。
改组后,罗马元老院的权限大大削弱。与此同时,一个对元首个人负责、唯元首之命是从的执行委员会却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这个委员会包括代表屋大维治理各个行省的总督、财务督察使以及他们手下的一批文职官员。这些“钦定”官员年复一年地行使其职权,经验丰富,而且领取丰厚的报酬。至此,职业化公务人员取代共和时代经常改选的行政官员,奥古斯都有了一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的执行机器,有了实施其独裁统治得心应手的工具。
在对外政策上,屋大维也进行了多种改革。他调整行省制度和对行省居民的统治政策,除了埃及、叙利亚、西班牙和高卢仍归自己直接管辖外,其他行省都归元老院派遣的总督管辖,但派遣军队、征收军税、管理地产之权都归于屋大维。在行省中,还设立了自治市,取消行省直接税的包税制。屋大维还把公民权授予各行省的上层分子,又让大批退伍老兵移居各行省,推进各行省罗马化,加强帝国统治。
罗马是在对外扩张中成长壮大起来的,能否对军队进行有效控制,是其能否顺利实现独裁的关键所在。因此,屋大维改组罗马元老院时,也采取了许多限制军队的措施,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他将罗马军队裁减至28个军团,士兵数量维持在20万至25万。除了城防军和近卫军,意大利没有正规军,各军团全部派驻各行省。屋大维还将从埃及带回的大量战利品赏给士兵,保证给退伍军人以土地而不再没收其财产。在军队中,他严肃军纪,要求士兵绝对服从,对违反者处以鞭笞乃至死刑。就这样,罗马军对屋大维的向心力大大加强。
公元前12年,原来与屋大维并列为“三头”之一、后来退出政界任罗马最高祭司团祭司长的雷必达病故。雷必达虽然战功不显著,但是他是罗马此时少有的、能在威望和资历方面与屋大维相提并论的人。从此,罗马就没有跟屋大维相匹敌的人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革命的年代:1789—1848 中国文化的性格 好想痛痛快快哭一场 清宫私房事儿 从华夏到中国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统一路 雍正帝:中国的独裁君主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纷争史 性的起源:第一次性革命的历史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 剑桥德国史 守先待后:思想、格局与传统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 中日恩怨两千年 剑桥美国史 大清棋局:明亡清兴卷 资本的年代:1848—1875 悠悠南北朝:纵横十六国